周口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2)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不再继续主要从事农业劳动,而是向非农产业方向就业,向城镇转移就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不再继续主要从事农业劳动,而是向非农产业方向就业,向城镇转移就业[1]。而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指以农村劳动力为对象,以促进其实现非农职业转换为目标,以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多种形式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其必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现代人力资源理论认为,学习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如果不学习,那么他的素质就无法提升,这个道理对于农村劳动力也一样。农村劳动力想要到城镇中就业,就必须要由城镇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如果没有这些素质和能力,就很难在城镇里找到工作,生存下来,更不要提美好的生活。因此,他们去城镇以前,就需要先学习有关的职业技能,而且他们学习的内容也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所要求的能力相一致,如果越一致那么他们学习的能力就越有应用的价值,越有利于他们顺利的找到工作,融入当地城镇的生活。

(二)职业技能培训决定了农村劳动力的发展空间

 大量实践表明,农村劳动力的流向往往与他们自身的受教育的程度有非常大的关系[2]。以我们村的实际情况来说,很多具有高中文凭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时候大都选择去一些沿海城市和经济很发达的地区,但是一些初中甚至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劳动力在外出打工时很多都是选择在就近的城市。因为文化程度越低,他们对自己就越没有信心,同时他们的思想往往也比较保守,认为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出去也找不到好的工作,收入水平也不会很高,还不如选择就近打工,对家庭生活也好有个照应。但是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往往对自己就比较自信,更加愿意到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城市去打拼。因此,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就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职业技能培训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融入城镇生活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即使能够在城镇找到工作,获得收入,但是也不一定就能够被城镇所接受,真正的能够融入城镇生活。因为很多农村劳动力他们常年都生活在农村,早就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但是城镇生活有他们自己的规则,与农村的生活规则往往又不太一样。而农村劳动力由于又不熟悉这些生活规则,所以进入城镇以后会感到生活到处都很别扭,很难适应。举个典型的例子,比如红绿灯问题,在很多农村地区根本就没有红绿灯的限制,但是到了城镇以后,每一个交通路口都会有红绿灯,所以很多农村人口来到城镇以后有时根本没有等红绿灯的意识,既会扰乱交通秩序,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农村人口自身的素质不行,关键是他们长期所处的生活环境完全发生了变化,让他们很不适应。再比如城镇的人际交往规则、生活娱乐方式等,如果进入城镇以后没有收到相关的教育,这些都会让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感觉很不适应[3]。所以,必须通过相关的宣传和培训,来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观念,这样他才能够真正地学会城镇的生活规则,顺利融入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