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一个零售商从供应市场上采购并在零售市场上销售一种易逝品,这种产品具有较短的货架期(销售季节)且市场需求难以准确把握。供应市场上有两种
考虑一个零售商从供应市场上采购并在零售市场上销售一种易逝品,这种产品具有较短的货架期(销售季节)且市场需求难以准确把握。供应市场上有两种类型的供应源:一类是提前期长、价格低的供应源(简称供应源)。对于供应源来说,零售商的采购订单必须在距离销售季节开始前很长的时间就发出。另一类是提前期短、价格高的供应源(简称供应源)。对于供应源来说,零售商可以在销售季节开始后才发出采购订单。相应地,整个销售季节被划分为两个等同的销售周期,零售商可以先后两次分别从供应源处采购。零售商在整个销售季节开始前提前很长一段时间执行第一次采购,而第二次采购则在第一个销售周期开始一段时间后,第二个销售周期开始前的某个时间执行。
零售商在进行第一次采购决策时,主要考虑的是满足销售周期内产品的市场需求。对于销售周期内未能出售而剩余的产品,允许零售商转移到销售周期继续向顾客展开销售活动。对于销售周期内缺货的产品,允许零售商有比例的部分延期到销售周期开始时再交付至顾客手中,而剩余比例的部分则完全失去销售机会。
由于易逝品的特性,实现供需相互匹配成为零售商在进行采购决策时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为了降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零售商在决定供应源处的采购批量前,需要先观察并准确记录销售周期内产品的实际需求信号和最新的销售动态,然后利用该信息来调整市场需求预测的分布,进而基于更新后的需求预测分布向供应源发出采购订单。由于产品的货架期较短,在销售周期内缺货的产品完全没有向顾客出售的机会,而销售周期结束后仍然未能出售的多余产品就只能进行残值处理。
因此,零售商所要做出的决策就是分别向供应源和发出的采购数量,以最大化整个销售季节的两个销售周期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