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第一组测试,主要是使用长度1200mm,2000火药颗粒/英寸的商业线性聚能装药(由精确能源系统公司制造)(图1)。这些商业线性聚能装药内部有一个大约
对于第一组测试,主要是使用长度1200mm,2000火药颗粒/英寸的商业线性聚能装药(由精确能源系统公司制造)(图1)。这些商业线性聚能装药内部有一个大约70°V型角。对于第二个系列的测试,使用1毫米厚薄铜板作为药型罩材料并填装多层柔性片状炸药(型号为Primasheet@1000,填装含量为63%的季戊四醇四硝酸酯,2毫米厚)。在这两个系列的所有聚能装药都是单点起爆。发射后,所有的残留物都被收集起来。
第一类实验(商用线性聚能装药)
用商用线性聚能装药(长为2000mm,1200火药颗粒/英寸)(图1)
对几个不同的目标发射,然后保存/调查射流残留物。在发射前,每个线性聚能装药都要在外表面金属保护层、V型药型罩和线性聚能装药的确切尺寸(宽度、高度、保护层的厚度和长度)中单独标记,以便于测定比较/跟踪射流形成前后的差异。目标材料要选则足够软且不能阻碍射流成型过程和保存/捕捉尽可能多的射流残留物。所有的线性聚能装药使用单独的电雷管附加到线性聚能装药的尾端并全部都用商业拆迁业传统的方式发射。向目标发射后,所有的残留物都要收集起来进行严密调查。
捕捉线性聚能装药“侵彻体”使用的沙箱:将一个8英寸(203.2毫米)长2000装药/英尺的线性聚能装药插入(朝下)到一袋面粉(4“×5“×9”)(101.6×127×228.6毫米)的中间,面粉放在一个包含细沙的盒子(1'×1'×5”)(304.8×304.8×127毫米)。在插入前,线性聚能装药的所有金属保护层包括V型槽使用四种不同颜色的喷雾剂标记成带状,分别为白色(起始点)、绿色、黄色和蓝色(图2)。
这样做可以保证细沙不会阻碍射流形成甚至是容器的中间。这个测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识别发射后V型槽残留物的颜色来调查射流的形成。
发射后,马上去目标附近收集射流残留物。许多小块破片和一个高度变形大块铜片被发现。最大的残留物约半英寸(12毫米)高(原始高度:0.8英寸。,20.3毫米),2-4mm厚(原金属保护层厚度,2毫米),几乎和线性聚能装药一样长(图3)。
最大的残留物是线性聚能装药的V型槽有颜色的一边向内压垮形成的。想看到任何X截面上的颜色喷雾是不可能的。然而这却很清晰的判断这几个高度变形的带状零件是来自向被标记上了颜色向内压垮的残留物。
当一个金属板在非常高的速度/压力条件下撞上另一个金属板,它才会在碰撞点生成一个喷射反应,同时这个反应生成一个‘清洁’或挤出表面材料到反应开始的另一边并且生成非常小的射流材料,最终碰撞表面形成冲击波(参考文献4、参考文献5)(图4)。
与此同时还伴有爆炸成形。由于这个原因,看到颜色附着在残留物的中间是不可能。进一步使用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来搜索任何冲击波标志或者喷雾残留在交叉射流中是不可能的,因为V型槽金属保护层被完全清洗和粘结/焊接。
使用水捕捉线性聚能装药“侵彻体”:一个4英寸(101.6毫米)长2000装药/英尺的线性聚能装药射向在一个充满水的钢管以减少变形和慢慢地逮捕侵彻体(类似于弹道学测试一个子弹是射向一个水箱),目的是进一步调查侵彻体(图5)。
之前的发射的线性聚能装药V型药型罩被分为几组,每组都有几个人造的小洞(1毫米直径的孔)。这个洞的直径要取得足够小才不会阻碍射流形成并且孔之间的距离要选为足够宽,以免在射击时撞到药型罩。洞的数量和它们的位置被用来识别翼的顶部和底部。每个孔之间的距离是1/8英寸(3.2毫米),每组之间的距离是1/4英寸(6.4毫米)。安排这些是用来识别反应开始和终止位置和传播方向(图6)。
需要这几组洞的原因是由于射流(清洁)在V型槽之间被压垮表面进行反应,想要在表面使用任何独特的标记追踪到射流形成是不可能。然而,孔应该在发射后保留。从侵彻体覆盖洞表面的顺序可以确定是否V型药型罩全都(理论)变薄或反向或像锥形聚能装药理论描述的极度扭曲。同时洞的位置相对改变可以提供侵彻体其形成和随后的捕获时变形的信息。